最新资讯
- 2025.01.12,《音乐技术原理》补充完成电磁学附录章节,以及同步修改第一章场论部分..历时一个多月,回归第四章写作;
- 2025.01.04,担任上海大学第29届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复赛评委;
- 2024.11.29,感谢学校教务部微信公众号对本课程进行介绍推广;
- 2024.11.20,因各种原因反复修订,《音乐技术原理》前三章修改完成;2024.11.25,重启写书旅程,开启第四章新篇章..
- 2024.09.30,获“青春遇见贵州”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吉他弹唱邀请赛优秀指导教师奖(预赛/决赛);
- 本课程获批2024年度上海大学通识示范课程建设项目!(上海大学仅10项!)
- 2024.5.12,独立写作的《音乐技术原理》一书,已完成前三章基础理论的初版撰写工作!断断续续,历时11个月!
- 2024.01.06,担任上海大学第28届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复赛评委;
- 2023年起,担任上海大学音乐协会专业指导教师;
- 2023年6月开始撰写本课程配套参考讲义!速度较慢,慢慢更新..
- 本课程获得2021-2022学年春季学期上海大学研究型挑战性课程认定!
- 作为本科生通识课,每学期选课人数均达到课容量上限(70/70)!
参考书籍
- 音乐技术原理,自编讲义,更新中(点击上方自编讲义查看。本讲义是课堂授课内容的补充材料,非通识读物,具有较深的专业性);
- 计算机音乐教程(上下),[美]柯蒂斯·罗玆等,人民音乐出版社,2011年(已绝版, 上册电子书下载 ).
课程简介
本课程从艺术与理工科角度同时出发,涵盖音乐技术领域的大部分内容,做到从全方位角度“解剖”音乐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除了可以从艺术的角度理解音乐,培养艺术审美与情操,更重要的是从理工科的角度出发,思考音乐背后的原理,甚至“创造”音乐,做到“知其然而所以然”,培养创造性思维,引导学生主动成为课堂知识的建构者。
课程目标
-
从艺术的角度理解音乐,培养艺术审美与情操,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,树立更全面的艺术审美价值观;
-
从数学与物理建模的角度思考音乐背后的原理,从根源上了解音乐为何会“好听”,和弦为何会“和谐”,做到对音乐“知其然而所以然”;
-
学会利用合成技术及信号处理等手段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声音,发掘学生自己在认知、情感上的特征并通过声音来表达,以及如何在现代音乐中进行融合;
-
培养学生文理兼并、全人思维的能力,利用声音的无穷可能性探索每个学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性,培养创造性思维,激发学生对现代音乐技术的学习兴趣。
教学大纲
教学专题(一):现代音乐与音乐技术的发展(2学时)
- 音乐存在的意义:介绍九大艺术,通过音乐认知的“两极分化”,引出从“纯技术”的角度切入,分析何为“好音乐”;
- 音乐与科技的关系:分别介绍和声理论、音色设计,以及混音编曲与数学、物理和技术之间的关系;
- 课程安排与注意事项:介绍本课程学时分配,如何给分,以及参考教程与所使用的软硬件。
- 教学重点:现代音乐介绍、音乐与技术的关系、基础概念;
- 教学难点:和声理论、音色设计,以及混音编曲的介绍。
教学专题(二):为何音乐会好听?探寻音色与和声学的原理(上)(2学时)
- 声音的产生及其数学原理:介绍声音如何产生,波动方程和傅里叶变换可视化展示,以及与音乐之间的关系;
- 十二平均律:介绍现代音乐的基石,十二平均律的原理,泛音列的概念,以及如何解决转调的问题;
- 教学重点:音乐声学原理、十二平均律的核心;
- 教学难点:波动方程、傅里叶变换,以及音乐声学的理解、泛音列在音乐中的作用。
教学专题(三):为何音乐会好听?探寻音色与和声学的原理(下)(2学时)
- 基础调式:介绍音阶调式的排列规则,展示各种不同调式的色彩,以及在实际音乐当中的应用;
- 和声的度:介绍衡量音程距离的通用度量方式,以及各种和弦的命名方式,以及在实际音乐中如何使用;
- 漫谈和声:介绍基本的和声进行,展示各种和声连接的不同色彩。
- 教学重点:和声学基本原理、和声的命名规则;
- 教学难点:和声学基础概念,以及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。
教学专题(四):计算机是如何发出声音及创造音乐的?(2学时)
- 声音的录制与回放:介绍声音录制的前世今生,从留声机到磁带到CD,最后到计算机音乐;
- 数字音频技术:数字音频的数模转换、采样定理、MIDI协议;
- 如何通过计算机创造音乐:介绍四种通过计算机创造音乐的方式:底层代码编写、带SDK的代码编写、可视化编程,以及基于用户界面的开发方式。
- 教学重点:计算机音乐的基石:数字音频技术概述;
- 教学难点:数字音频技术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。
教学专题(五):把真实乐器放进电脑里!软音源的崛起(2学时)
- 采样器与软音乐:介绍乐器的采样,各类乐器的演奏法;
- 经典软音源介绍:介绍市面上流行的经典软音源,以及在实际音乐当中的应用;
- 软音源示范及简单制作:实际展示软音源在编曲当中的操作。
- 教学重点:乐器采样原理、如何建立软音源库;
- 教学难点:软音源在实际编曲当中的应用。
教学专题(六):创造自然界没有的声音!电子音乐的风靡(2学时)
- 电子音乐简介:电子音乐的历史、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的联系与区别;
- 声音合成技术:介绍振荡器、滤波器、放大器的概念,以及如何使用调制器和全局控制;
- 软件合成器介绍:介绍经典的软件合成器和它们的特点。
- 教学重点:声音合成技术的介绍;
- 教学难点:声音合成技术的步骤和实际运用。
教学专题(七):用合成器调制出自己喜爱的音色吧!(2学时)
- 课堂介绍网页端、平板端,以及电脑端的软件合成器实际使用,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软件合成器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音色。
- 教学重点:软件合成器如何使用;
- 教学难点:声音设计的详细过程。
教学专题(八):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模拟出虚拟乐器!(2学时)
- 声音物理建模:介绍可以动态展示音乐声学的物理建模方法;
- 物理建模虚拟乐器:介绍物理建模乐器的著名产品,以及在实际音乐当中的应用;
- 用算法实现对乐器的模拟:介绍比较简单的K-S算法,实现对拨弦类乐器的物理建模模拟。
- 教学重点:简单的物理建模运算构建虚拟乐器;
- 教学难点:K-S算法的实现过程。
教学专题(九):音乐技术的未来,我们下一步做什么(2学时)
- 走进爵士乐:介绍爵士乐的基础,以及推荐爵士乐曲目;
- 音频效果器:介绍音频效果器的概念,以及各种不同的音频效果器;
- 人工智能音乐:介绍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制作音乐。
- 教学重点:爵士乐、音频效果器、人工智能音乐的概念;
- 教学难点:以上相关内容的核心知识。
研讨专题:主题研讨—大家眼中的音乐世界(2学时)
- 学习要求:将课外学习成果在课堂演示,计入期末成绩。
课外作业/问题/项目
说明:选课学生在教学专题(二)到教学专题(九)中选择一个专题进行专题研究,最终形成课外自学实践的研究报告,并汇报答辩,计入期末成绩。
- 课外学习要求:针对相应的主题完成调研,并能通过课外自学等形式,重点对所选择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,最终独立完成一份专题研究报告;
- 课外学习内容:选择相应的专题开展调研,期中完成一次针对合成器音色调制的调研报告,期末完成相应专题研究报告,计入课程考核成绩;
- 组织形式:学生独立开展研究,每若干学生设置一名导师或联络人。
时间安排:调研报告第六周结束前完成;研究报告期末完成(考虑到通识课性质,目前两份报告已合并为提交一份报告)。
教师简介
除本职工作以外,授课教师从小学习古典音乐,擅长多门乐器包括长笛、钢琴、指弹吉他等。从大学起开始在琴行兼职,任校管乐队核心人员,同时自己组建有乐队;研究生时代起研习编曲、混音、计算机音乐以及合成器技术等。正是由于同时具备扎实的理工科和音乐的背景,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经历,能够保证在一定艺术审美的前提下,深入浅出讲解音乐背后的数学原理、电子音乐物理建模的内在机理,以及如何通过创造声音服务于新的音乐作品中。